马院课程思政工作室与教务处联合举办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

发稿时间:2020-07-16浏览次数:386

为深入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助推我校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构建,7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与教务处联合举办《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现路径》专题学术讲座,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张黎声教授作报告。教务处副处长徐信艳、马院副院长戚卫红、马院全体教师、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负责教师等100人参加了讲座。马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焦凤梅主持讲座。

讲座中,张黎声教授在解读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教学案例,详细地阐释了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路径。他指出,一是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善于在从知识点中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同时,把“知识-思政”的“点”连成“线”,再结成“面”,将知识模块整合成价值模块(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三大模块为例)。二是要善于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要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以讲故事的形式,从中发掘价值观;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发现警示性的问题,从术、道、德多维度进行分析。三是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拓展。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在当前热点和难点问题上,呈现价值观和思维;善于应用“反面教材”,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善于从教学材料,尤其是外语类教学材料中,选择中国元素,中国的事情,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四要发掘出与课程相关的,如社会实践,制度、规范,仪式、教学流程等方面蕴含的思政元素。

张黎声教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梳理。他强调,课程思政教学既可以灵活地采用讲、释、查、做、演、论等多元形式;也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开展多学缘结构专家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将同类的系列课程做成新的“模式”,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还呈现在课程评价与反馈、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应用以及网络应用之中。

张黎声教授凝练出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几大“标准”。他认为,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理论和知识融合是核心环节,要将“食材”本身的鲜味和营养调出来,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让学生自然接受,认为思政元素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融入效果要看学生的“获得感”,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张黎声教授在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平台建设”“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综合评价”“有机融合”五个工作环节后,对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战略”“战术”以及“共同体”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具体解答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教师的引导作用”等问题。

焦凤梅在对讲座做总结时认为,张黎声教授的讲解非常全面、实用,可操作性强,使我们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路径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出的有关课程思政研究的新观点、新动态,为我们申报课程思政类课题提供了佐参。马院在建设好思政课程的同时,将以“课程思政工作室”为平台,进一步服务好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徐信艳做总结讲话。她指出,学校非常重视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迄今为止,已开启100多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张教授的讲座从多学科的角度,就如何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做了全面的指导,听后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她同时勉励广大教师,要提升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紧紧抓住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用心、用功、用情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马院 易小兵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