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用好战‘疫’教材 上好‘思政大课’”主题备课会

发稿时间:2022-04-25浏览次数:30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各教研室开展“用好战‘疫’教材 上好‘思政大课’”主题备课会,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用好疫情防控鲜活教材,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持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各教研室结合四门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战“疫”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点,精选抗“疫”事迹和典型事例,探讨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的方法、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在备课会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围绕“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开展研讨。马院副院长戚卫红提出将抗疫精神、爱国情怀等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课程改革建议。教师们肯定了挖掘“抗疫”实践中的育人元素来构筑同一精神防线的必要性,并围绕如何与时俱进地提升原理课教学质量、将上海疫情防控实践与原理课知识点相结合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在这场面向所有人的考验中,教师既要“深学细悟笃行”,更要从专业高度上积极弘扬正能量。

为减少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提振青年学生的精气神,教师们在会上交流了如何在课后利用各种通讯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经验与方法,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关键之处,是教师既要坚持守正创新,又能与学生同理共情。杨和文老师分享了与学生探讨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辨识力等现实性话题的经验,其基于事实分析的理性观点、与学生共情的引导方式引起了其他教师的普遍共鸣。

备课会确定下一步工作内容是把疫情防控相关材料整理为统一的教学专题进行讲解,推动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程教学计划的落地生根;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线上教学的改进方案和师生互动机制,让思政课变得更有亲和力、更有温度的现实改革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要围绕把身边疫情防控中先进典型事迹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把身边疫情防控中先进典型事迹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维度。在理论教学方面,要立足校园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深化对理想信念、人生观、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认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依托学院“扬帆论坛”为载体,邀请在学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走上课堂,分享切身经历和感悟体会,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陈宝云分享了自己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并提出在课程党史相关的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阐述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一致认为,不仅要将身边抗疫的典型事迹及时融入到教学中,用熟悉的身边故事讲述伟大抗疫精神;而且还要将教师自己投身社区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以及学生志愿者的事迹,都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各位新时代青年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疫情当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效应,不断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引领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围绕“抗疫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进行研讨。教师们认为,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要把它有机地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当前,市正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疫情做斗争,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因而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窗口。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抗疫精神、抗疫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感人故事与本门课程讲授有机结合,将战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引导青年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此次主题备课会的基础上,落实“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组织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次疫情大考,就是一次破茧成蝶的逆风成长;苦难孕育着辉煌,每次大考之后,都必然是力量的拔节生长,都必然是精神的淬火成钢。疫情终将过去,要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成为破茧成蝶的不竭动力,让青春绽放光彩,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易小兵 供稿